党史
当前位置:党史频道 > 最新新闻分类 > 正文

讲信修睦: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

讲信修睦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,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人之间、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。历史上,中国人以信为本、以和为贵,对内对外讲求诚信、崇尚和睦,展现了泱泱大国的宽宏胸襟。探讨讲信修睦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作用,具有重要意义。

讲信修睦的内涵及意义

“讲信修睦”语出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“讲信者,谈说忠信之行。修睦者,修习亲睦之事。”意思是讲究忠信的行为,修习亲睦的事情。《礼记》将“讲信修睦”视为大同世界的特征,要求人与人、国与国达致亲密和睦的境界,讲求天下一家、民胞物与、协和万邦。这种价值理念千百年来深深镌刻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。

讲信修睦: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

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
讲信修睦是构建友好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。“信,诚也”,讲信意味着诚实无欺、恪守信用。孔子认为,如果做人不讲信用,就像车子没有车轴无法行走一样,不能立身于世间。“睦,目顺也”,亦有敬、和、亲、厚、密等解。孔子要求弟子躬行五种品德,“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”,也曾以“文行忠信”来教化弟子,其中充分体现了讲信修睦的价值要求。孟子也指出“修其孝悌忠信”,倡导待人以忠、处世讲信、为人亲厚,从而赢得人们的亲近和尊敬,建立起友爱的关系。当然,讲信修睦要符合道义,古人尤为强调“循义”,“义”是讲信修睦的前提。有子说“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”,讲信修睦要以“义”为准则,合义则必履,违义则非守。

热点专题